东风-41直接跳到东风-61为何没有51?答案藏于消失的6导弹
系列是中国战略力量的核心骨干,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,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覆盖各种射程的大家族。最早的东风-1是仿制,1960年11月5日第一次发射成功,那时候射程只有500公里左右,主要用来打战术目标。之后东风-2在1964年6月29日试射成功,射程拉到1000公里,成了,1971年首飞,1980年5月18日全射程试射成功,射程上万公里,能打到全球大部分地方。这些型号奠定了东风系列的基础,形成了一个从近程到洲际的梯队结构。
东风系列的编号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四五往下排,而是按照战略层次分的梯队。第一梯队是东风-1X系列,像东风-11、东风-15、东风-16、东风-17,这些都是近程导弹,射程从几百公里到一千多公里,早期多用于战术打击,现在有些型号突破了1000公里,但定位还是战术级。第二梯队东风-2X,比如东风-21、东风-25、东风-26、东风-27,射程从1000到5000公里以上,本来是中程,但现在延伸到远程,重点打常规弹头,像反舰任务。第三梯队东风-3X,东风-31系列接棒,射程从8000到12000公里,核打击为主。第四梯队东风-4X,东风-41就是代表,射程12000公里以上,公路机动强。第五梯队东风-5X,射程15000公里,洲际顶尖。
这种梯队逻辑不是死板的,随着技术进步,前面的梯队射程升级,常常抢占后面的任务空间。比如东风-31性能好,就挤了东风-4和东风-5的部分位子。东风-41机动性高,射程赶超东风-5,也在向上蚕食。编号规则就这样保持战略层级的区分,后面的总比前面的高一级,而不是纯数字累加。
东风-41在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,那时候它用16轮运输车,固体燃料,射程12000到15000公里,能带10枚分导式弹头,速度达马赫25,精度圆概率误差100米左右。从酒泉基地发射,能覆盖全球大部分目标。发展过程从1986年立项,1994年解决固体燃料问题,2012年首飞,2017年入役。2015年12月5日测试铁路机动版本,2021年建了 silo 基地,有120个在甘肃玉门,110个在新疆哈密。东风-41取代了老型号,提升了机动性和生存力。
到2025年9月3日,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,东风-61突然冒头,在核导弹第一方队亮相,和惊雷-1、巨浪-3、东风-31一起展示三位一体核力量。东风-61用类似东风-41的16轮车,形状差不多,但被认为是继任者。阅兵解说简短,就说它是陆基洲际导弹。之前外界猜东风-51会出场,结果直接跳到东风-61,让很多人纳闷。
为什么没东风-51?答案得从消失的东风-6说起。东风-6在1969年方案论证,1970年定型,但很快就下马了。它不是传统洲际导弹,而是FOBS系统,分段轨道轰炸器,能把弹头送入低轨道,绕地球飞行后再入大气,射程相当于地球周长,达3万公里以上。设计三级液体火箭,第一级推力400吨,第二级塞式发动机,第三级小型推进器,弹体长45米,重数百吨。技术难度太大,轨道控制不稳,资源转到和卫星上,东风-6从序列移除。
东风-6本该开启第六梯队,超越东风-5的传统洲际级别。但下马后,第五梯队空间被压缩,东风-5射程已到极限,15000公里,和俄罗斯萨尔马特16000公里、美国民兵III13000公里差不多。推出东风-51没多大提升,无法保证高于第四梯队。所以直接跳到东风-61,继承东风-6理念,实现FOBS或类似技术,射程不按万公里算,而是地球周长倍数,能从任意地点机动发射,打全球任何角落。
东风-61性能虽没官方数据,但从阅兵看,射程可能超15000公里,甚至42000公里,带更多分导弹头,10到14枚,起飞重130吨,载荷3.6吨,带7枚650千吨当量弹头。可能用高超音速滑翔,多轨道变轨,隐身技术,提升突防。相比东风-41,东风-61在燃料、弹头微型化上升级,保持尺寸但性能跃升。发射车和筒体相似,伺服系统通用,便于部队换装。
东风系列出口也有限,1980年代东风-3卖给沙特,1989年东风-11和东风-15对外,但受导弹技术控制协议限制,只成5笔生意。东风-21可能卖给沙特,常规弹头。
东风-61亮相后,外媒关注多,纳闷东风-51去哪了。美国智库猜东风-45或东风-51是继任,但东风-61直接出场,显示中国核力量现代化快。火箭军核弹头超600枚,到2030年上千。中国承诺不首先用核,但东风-61增强二次打击能力,回应美国导弹防御。
编号跳跃反映技术路径,东风-6下马留空档,东风-61填补,标志第六梯队确立。东风-5B在2015年阅兵亮相,多弹头,射程15000公里,东风-5C 2020年代部署,带更多弹头。东风-31AG 2017年亮相,机动强。东风系列从液体到固体转型,提升生存率。
东风-61不只是导弹升级,更是战略信号,显示中国在核威慑上更主动。东风-26D在2025阅兵提升适应复杂环境能力。整个系保覆盖全球,维护国家安全。